原始新聞連結: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299628/post/202412240058/
和曜生技擁有中草藥與經濟作物植物組織培育繁殖的量產開發技術,與高值化保健應用商品的開發能力,並於2023年開始加入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「在地青年創育坊補助計畫」,透過跨界合作和區域整合,促進臺灣農業產業鏈升級和轉型,期望將臺灣特色植物推向國際,並且實現經濟、社會、環境永續的發展目標。
展現研發量能,提升產業價值
雨量豐沛、自然環境優越的宜蘭,是北臺灣重要的農業生產與休閒觀光聚落,吸引了專精於種苗組織培育技術的史閎元和謝蕙雯落腳宜蘭,並且創立「和曜生技」。在協助農民科學化、精準化生產種苗的過程中,他們不斷思索如何提升農產價值,以帶動在地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,並且兼顧環境永續,因而決定成立在地青年創育坊,協助地方產業升級。史閎元分享,過去在和農民們接觸的過程中,經常聽到農民們反映「面臨人力不足、產值低,投入許多心力卻無法獲得應有回報,讓農業前景黯淡。」這也激勵他決心推動農業的升級轉型。
(左起)和曜生技技術長謝蕙雯、和曜生技執行長史閎元
和曜生技運用生物技術研發臺灣特色植物萃取物,將其製成多種保健和保養產品,並提供品牌規劃、天然萃取物活性分析等技術顧問服務,為農產品增值。同時,透過創育坊,協助青年創業和創新團隊建立健全的商業模式。謝蕙雯提到,創業過程中跨領域合作與交流非常重要,透過相互學習、模仿來改進和優化,並攜手合作以達共榮共創的成果。她與史閎元表示:「在推動創育坊的過程中,我們也不斷成長,無論是資源、人脈的拓展,還是技術研發的進步,這些都帶來豐厚的收穫,並讓我們更清晰發展的目標和方向。
吸引多元產業結盟,開啟共創共好大門
在地青年創育計畫自啟動以來,舉辦了許多推廣宣傳活動,不只讓參與的夥伴們打開知名度,也讓地方產業看見改變的契機,開始起心動念認真思索升級轉型的可能性,或是共同合作的機會。因此創育坊的成員,從初期以農業夥伴為主,開始吸引到更多類別的產業,像是行銷通路商、產品包裝設計師,另外還有旅行業者,甚至是循環經濟產業的加入,開啟產業合作共創的大門。
史閎元表示,創育坊不只扮演輔導產業升級的角色,也促成了不少產業合作契機,像是農場和果園業者與產品研發製造商、包裝設計師合作,推出自創品牌,再進一步聯合旅行業者,設計生態旅遊、食農教育等遊程規劃,發展出各種樣態的創新經濟模式。
連橫生技創辦人蔡瀚霆
政府資源挹注,化身創業者最堅強踏實的後盾
循環經濟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產業,一方面可以為日益嚴重的資源耗竭、廢棄汙染問題找出解方,同時也能創造經濟產值,兼顧發展永續和環境保護雙贏效益。創育坊夥伴之一的連橫生技,就是以農林業廢棄物和食品剩餘物提供再利用方案。連橫生技創辦人蔡瀚霆介紹,目前企業主推兩大產品,一個是瞄準寵物商機,利用如黃豆、豌豆、稻殼和鳳梨纖維等食品剩餘物製成循環再生貓砂,既能將廢棄物轉化為高價值的材料,天然原料也對寵物安全無害,且能自然分解,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負擔。
另一項產品為生廚餘循環再生處理系統,能在1小時內處理100公斤的生廚餘及枯枝、落葉等乾基,且過程中無需加熱,而是利用特殊菌種進行分解,分解後製成的農業基底肥,能大幅減輕廚餘清運的工作,為資源創造百分百循環再利用的價值,非常適合推廣至學校、政府機關、食品加工廠、農場果園和團膳業者等場域。
談到創業過程,蔡瀚霆大力感謝創育坊的協助,他說:「畢竟我們研發出身,對於經營和財務不甚了解,創育坊提供了業師和顧問協助我們規劃發展藍圖,並在產品研發後協助推廣,尤其跟公部門的合作,須配合相當嚴謹的流程與規範,也都是仰賴創育坊的協助,連結相關單位和場域,像是將生廚餘循環再生處理系統引薦給學校和針對的客群,讓公司的發展計畫可以順利進行。」蔡瀚霆也提到,創新產品能快速成熟推廣至市場,才能贏得先機,透過政府資源的挹注,可以事半功倍,增加創業成功機率。
有鑑於少子化對於勞動力密集的農業影響甚鉅,史閎元表示,創育坊下一階段主力任務,將積極推動農業數位化和智慧農業,以科技協助解決缺工問題,並且讓栽種管理更加科學化,為農產業創造更全面的科技應用商機。